(一)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是指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和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抽样风险分为下列两种类型: 1.信赖过度风险(控制测试)和误受风险(细节测试)——影响审计效果信赖过度风险是指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 误受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 2.信赖不足风险(控制测试)和误拒风险(细节测试)——影响审计效率信赖不足风险是指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 误拒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 注意: 只要抽样,抽样风险就存在。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成反方向变动:样本规模越小,抽样风险越大:样本规模越大,抽样风险越小。既然抽样风险只与被检查项目的数量有关,那么控制抽样风险的惟一途径就是控制样本规模。无论是控制测试还是细节测试,注册会计师都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如果对总体中的所有项目都实施检查,就不存在抽样风险,此时审计风险完全由非抽样风险产生。 (二)非抽样风险 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 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包括下列情况: 1.注册会计师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 2.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定义控制偏差或错报,导致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偏差或错报。 3.注册会计师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例如,注册会计师依赖应收账款函证来揭露未入账的应收账款。 4.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例如,注册会计师错误解读审计证据可能导致没有发现误差。注册会计师对所发现误差的重要性的判断有误,从而忽略了性质十分重要的误差,也可能导致得出不恰当的结论。 5.其他原因。 注意:非抽样风险是由人为错误造成的,虽不能量化,但可以通过仔细设计其审计程序来降低、消除或防范。 【】 责任编辑:文会计
|
- 上一篇: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审查要点
- 下一篇:会计报表附注的审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