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个体工商户聘用的员工为雇主提供应税服务,属于非营业活动。 B.残疾人组织为社会提供的服务,免征教育费附加。 C.图书馆在自己的场所提供文化体育服务取得的第一道门票收入,免征教育费附加。 D.保险公司开办的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产品取得的保费收入,免征教育费附加。 参考答案:B 253.自2016年2月1日起免征地方教育附加由现行按月纳税的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按季度纳税的季度销售额或者营业额不超过9万元)的缴纳义务人,扩大到按月纳税的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 )(按季度纳税的季度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 )。 A.10万元 30万元 B.3万元 9万元 C.5万元 15万元 D.8万元 24万元 参考答案:A 254.地方教育附加的计征依据为( ) 。 A.应该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 B.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 C.实际缴纳的消费税、营业税和增值税税额与加收的滞纳金之和 D.缴纳增值税的单位和个人 参考答案:B 255.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标准为( )。 A.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税额的2% B.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的2% C.实际缴纳的消费税税额的3% D.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税额的3% 参考答案:B 256.以下有关地方教育附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方教育附加以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的应缴数为计征依据。 B.对海关进口产品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也要征收地方教育附加。 C.对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三税”实行先征后返、先征后退、即征即退办法的,除另有规定外,对随“三税”附征的地方教育附加一律不予退(返)还。 D.现行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率为1%。 参考答案:C 257.对由于减免增值税、消费税而发生退税的,( )已征收的地方教育附加 。 A.同时退还 B.不予退还 C.先征后返 D.先征后退 参考答案:A 258.地方教育附加的缴费期限是( )。 A.年度终了后10日 B.月度终了后5日 C.季度终了后10日 D.与纳税人缴纳增值税、消费税的纳税期限一致 参考答案:D 259.对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按照财政部规定( )地方教育附加。 A.按规定征收 B.免收 C.减半征收 D.按改造安置住房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免征 参考答案:B 26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直接减免“三税”的,同时减免地方教育附加。 B.先征后返“三税”的,同时返还地方教育附加。 C.先征后退“三税”的,同时退还地方教育附加。 D.即征即退“三税”的,同时退还地方教育附加。 参考答案:A 261.2019年1月,某建筑业小规模纳税人(按月纳税)取得建筑服务收入20万元,同向其他建筑企业支付工程分包款12万元,则该纳税人应缴纳地方教育附加( )万元。 A.0.012 B.0.0048 C.0 D.0.006 参考答案:C 262.对出口产品退还增值税、消费税的,( )已征收的地方教育附加。 A.同时退还 B.不予退还 C.先征后返 D.先征后退 参考答案:B 263.以下哪项是地方教育附加的扣缴人( ) A.负有代扣、代收教育费附加义务的单位 B.缴纳增值税的单位 C.开票人 D.支付人 参考答案:A 264.下列属于地方教育附加计征依据的是() A.进口环节缴纳的增值税 B.进口环节缴纳的关税 C.进口环节缴纳的消费税 D.国内销售环节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纳税 参考答案:D 265.地方教育附加由( )负责征收。 A.税务部门 B.财政部门 C.教育部门 D.A和B 参考答案:A 26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地方教育附加要确保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挪作他用。 B.地方教育附加按季缴纳。 C.地方教育附加的缴费人是缴纳增值税的单位和个人。 D.可以从地方教育附加收入中提取或列支代征手续费。 参考答案:A 267.( )要加强对地方教育附加征收、使用的监督、检查。 A.人民银行国库部门 B.财政、审计等部门 C.税务局 D.财政局 参考答案:B 268.以下关于地方教育附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方教育附加由教育部门负责征收。 B.地方教育附加征收比率为3%。 C.地方教育附加与纳税人缴纳增值税、消费税的纳税期限一致。 D.地方教育附加计费依据为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的税额。 参考答案:C 269.纳税人申请开/具/税款所属期为2018年12月31日(含)以前个人所得税缴(退)税情况证明的,税务机关为其开/具/(A )。 A.《税收完税证明》(文书式) B.《纳税记录》 C.《税收完税证明》(表格式) D.《工资记录》 270.纳税人对个人所得税《纳税记录》存在异议的,可以向( B )申请核实。 A.户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 B.该项记录中列明的税务机关 C.纳税人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 D.收入来源地主管税务机关 271.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具体计算公式为(A )。 A.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B.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 C.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20%)-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D.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本期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本期减免税额-本期已预扣预缴税额 272.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 C )计算。 A.30% B.50% C.70% D.80% 273.为居民个人计算劳务报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下列公式正确的是(D )。 A.劳务报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每次收入×预扣率-速算扣除数 B.劳务报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 C.劳务报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收入额×20% D.劳务报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 274.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 B)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A.减除费用4800元 B.减除费用5000元 C.减除费用5000元和专项附加扣除 D.减除20%的费用 275.依照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 A.合伙企业的投资者向企业借款,年度终了后未归还,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B.个人独资企业的员工向企业借款,年度终了后未归还,按照“经营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C.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以未分配利润向个人股东转增股本,个人股东一次缴纳税款确有困难的,可在不超过5个公历年度内(含)分期缴纳 D.除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外其他企业的员工向企业借款,年度终了后未归还,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276.个人取得下列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是(C) A.个人购买体育彩票中奖8000元 B.职工领取的原提存的住房公积金30000元 C.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取得劳务报酬1500元 D.退休职工每月取得的退休工资4000元 277.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分次取得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在每次取得所得的次月()日内申报预缴;纳税年度终了后(B)个月内汇算清缴。 A.8,4B.15,3C.10,3D.15,5 278.个人转让财产时,扣除的财产原值不正确的是( C) A.有价证券,为买入价以及买入时按照规定缴纳的有关费用 B.建筑物,为建造费或购进价格以及其他有关费用 C.土地使用权,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价款 D.机器设备,为购进价格、运输费、安装费以及其他有关费用 279.居民个人取得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限制性股票、股权奖励等股权激励,在(D)前,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全额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 A.2018年12月31日B.2019年12月31日 C.2020年12月31日D.2021年12月31日 280.自(D)起,外籍个人符合居民个人条件的,不再享受住房补贴、语言训练费、子女教育费津补贴免税优惠政策,应按规定享受专项附加扣除。 A.2019年1月1日B.2020年1月1日 C.2021年1月1日D.2022年1月1日 28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 单位按低于购置或建造成本价格出售住房给职工,职工因此而少支出的差价部分,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差价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月度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 B.财产转让所得,按照一次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计算纳税。 C.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当合并计算应纳税额。 D.两个以上的个人共同取得同一项目收入的,应当对每个人取得的收入分别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计算纳税。 282.有关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准予在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B.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对公益性青年少年活动场所的捐赠,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准予在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C.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对红十字事业的捐赠,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准予在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D.个人通过中国境内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的捐赠,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准予在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283.某人购买彩票中奖所得为80万,该人拿出5万元通过某社会团体捐赠给贫困山区,该人应纳税额为(B) A.16B.15C.14 D.13 284.小李为一名企业员工,2019年1月取得工资薪金收入3000元(无其他扣除项目),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10000元,假设该全年一次性奖金不并入综合所得,则该笔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应纳税额为(D) A.200B.240C.260D.300 285.《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自什么时候起执行。( C ) A.2018年10月1日 B.2018年12月1日 C.2019年1月1日 D.2020年1月1日 286.扣缴义务人向居民纳税人支付以下哪项所得时,不需要按预扣预缴方法计算税款。( A ) A.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B.劳务报酬所得 C.稿酬所得 D.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287.非居民个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税款扣缴方法( A )。 A.保持不变 B.随时变化 C.达到居民个人条件当月变化 D.达到居民个人条件次月变化 288.预扣预缴税款时,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减除费用如何计算?( C ) A.减除费用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计算。 B.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 C.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计算。 D.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计算,然后再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289.预扣预缴税款时,非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减除费用如何计算?( A ) A.减除费用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计算。 B.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 C.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计算。 D.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计算,然后再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290.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为:( B ) A.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 B.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C.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D.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291.稿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计算公式为( A )。 A.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20% B.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20%×70% C.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20%-速算扣除数 D.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 292.《关于全面实施新个人所得税法若干征管衔接问题的公告》自什么时候起执行。(C ) A.2018年10月1日 B.2018年12月1日 C.2019年1月1日 D.2020年1月1日 293.扣缴义务人对纳税人向其报告的相关基础信息变化情况,应当于( B )扣缴申报时向税务机关报送。 A.当月 B.次月 C.年度前 D.次年汇算清缴时 294.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 B )办理扣缴申报。 A.按次 B.按月 C.按季 D.按年 295.《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由(D )制定。 A.国务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财政部 D.税务总局 296.纳税人A2019年1月1日至3月31日在甲公司上班,甲公司在3月31日给其发放了3月份工资,然后A离职,甲公司在4月份扣缴申报时,应填写A的累计减除费用是( B)。 A.5000 B.15000 C.20000 D.60000 297.下列不属于扣缴义务人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的信息资料的是:( C ) A.支付所得数额 B.扣除事项 C.纳税人配偶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D.扣缴税款的具体数额和总额 298.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适用预扣率有( C )档 A.3 B.5 C.7 D.9 299.居民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0元,适用的预扣率为( B )。 A.20% B.30% C.40% D.50% 300.下列不可以申请开/具/《纳税记录》的是( A )。 A.纳税人2018年12月31日以前取得应税所得并由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办理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 B.纳税人2019年1月1日以后取得应税所得根据税法规定自行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的,但尚未缴纳税款的 C.纳税人2019年1月1日以后取得应税所得根据税法规定自行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的,且已缴纳税款的 D.纳税人2019年1月1日以后取得应税所得并由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办理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