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公司、B公司和C公司为国内某家电产品的三家主要生产商。该种家电产品的市场价格竞争比较激烈。B公司与C公司同在一省,A公司在相距1000公里外的另外—省;A公司和C公司规模较大,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高,营销和管理水平也较高。B公司通过5年前改组后,转产进入家电行业,规模较小,资金上存在一定问题,销售渠道不足。但是,B公司拥有一项该种家电的关键技术,而且是未来该种家电的发展方向,需要投入资金扩大规模和开拓市场。A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资金充足,是银行比较信赖的企业,其管理层的战略目标是发展成为行业的主导企业,在市场份额和技术上取得优势地位。2003年度,在得知C公司有意收购B公司后,A公司开始积极筹备并购B公司。 1.并购预案 A公司准备收购B公司的全部股权。A公司的估计价值为10亿元,B公司的估计价值为3亿元,A公司收购B公司后,两家公司经过整合,价值将达到16亿元。B公司要求的股权转让出价为4亿元。A公司预计在收购价款外,还要为会计师费、评估费、律师费、财务顾问费、职工安置、解决债务纠纷等收购交易费用支出1.2亿元。 2.B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盈率指标 2001年至2003年税后利润分别为:1200万元、1800万元和2100万元。其中:2003年12月20日,B公司在得知A公司的收购意向,处置了一处长期闲置的厂房,税后净收益为600万元;已计入2003年损益。B公司的市盈率指标为20. 要求: 1.A公司运用市盈率法分析计算B公司的价值,以及并购收益和并购净收益。 2.A公司根据B公司价值和并购价值,结合其他情况,进行此项收购的利弊分析,作出是否并购的判断。 6.正保股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为“正保公司”)为上市公司,自2008年以来发生了下列有关事项: (1)正保公司2008年10月10日自证券市场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100万股,共支付价款86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4万元。购入时,乙公司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为每股0.16元,并于11月1日收到。正保公司将购入的乙公司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确认的初始成本为848万元,确认应收股利16万元(100×0.16)。 2008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900万元,正保公司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金额为52万元。 2009年,鉴于市场行情大幅下跌,正保公司将该股票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2009年1月1日,正保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面值总额为2000万元的债券。购入时实际支付价款2078.98万元,另外支付交易费用10万元。该债券发行日为2008年1月1日,系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5%,年实际利率为4%。正保公司将该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 正保公司购入债券时确认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价值为2088.98万元,年末确认的利息收入为100万元,计入了投资收益。 (3)正保公司2009年1月1日发行面值总额为10000万元的债券,取得的款项专门用于建造厂房。该债券系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期限为4年,票面年利率为10%,每年12月31日支付当年利息。该债券年实际利率为8%。债券发行价格总额为10662.10万元,款项已存入银行。假设不考虑发行费用。 正保公司发行债券时,应付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为10662.10万元,2009年末计算的应付利息和利息费用为1000万元。 (4)正保公司2008年8月委托某证券公司代理发行普通股10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每股按1.2元的价格出售。按协议,证券公司从发行收入中扣取2%的手续费。正保公司将发行股票取得的收入10000万元计入了股本,将溢价收入2000万元计入了资本公积,将发行费用240万元计入了财务费用。 (5)正保公司于2008年9月1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A上市公司股票500万股,每股市价10元,购买价格5000万元,另外支付佣金、税金共计10万元,拥有A公司5%的表决权股份,不能参与对A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正保公司拟长期持有该股票,将其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5000万元,将交易费用10万元计入了当期损益。 要求:分析、判断并指出正保公司对上述事项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指出正确的会计处理办法 7.东方股份有限公司(本题下称东方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产品价格不含增值税额。东方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东方公司2008年度财务报告于2009年3月31日经董事会批准对外报出。东方公司2008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于2009年3月30日完成,直至2009年3月30日,东方公司2008年度的所得税费用尚未计算,利润尚未进行分配。东方公司2008年12月31日编制的2008年年度“利润表”有关项目的“本期金额”栏金额如下: 利润表 编制单位:东方公司 2008年度 单位:万元 项目 本期金额 一、营业收入 113 625 减:营业成本 78 750 营业税金及附加 6 750 销售费用 1 575 管理费用 2 250 财务费用 450 资产减值损失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900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加:营业外收入 450 减:营业外支出 2 700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22 500 减:所得税费用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与上述“利润表”相关的部分交易或事项及其会计处理如下: (1)东方公司自2008年1月1日起,将某一生产用机器设备的折旧年限由原来的12年变更为15年,对此项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对上述变更,东方公司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但指出该项变更已经董事会表决通过,并已在相关媒体进行了公告。经复核,该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预期数与原先的估计没有重大差异。该设备原价为2 70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无残值,该设备已使用3年,已提折旧675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 假定按税法规定,该生产设备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无残值,预计使用年限为12年。用当年该设备生产的产品80%已对外销售,20%形成期末库存商品。 (2)2008年11月1日,东方公司与M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合同规定:M公司购入东方公司100件某产品,每件销售价格为22.5万元。东方公司已于当日收到M公司货款并交付银行办理收款。该产品已于当日发出,每件销售成本为18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同时,双方还签订了补充协议,补充协议规定东方公司于2009年3月31日按每件27万元的价格购回全部该产品。东方公司将此项交易额2 250万元确认为2008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并计入利润表有关项目。无确凿证据表明该售后回购交易满足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 假定按税法规定,东方公司销售商品时确认收入,因商品售后回购业务而计提的利息费用,不允许税前扣除。 (3)2008年,东方公司着手研究开发一项新技术。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咨询费、材料费、工资和福利费等共计300万元,其中费用化支出202.5万元。至2008年末该技术尚未达到预定用途。东方公司上述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支出300万元,2008年末在“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余额202.5万元、“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余额97.5万元。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后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4)东方公司2008年1月1日开始对公司办公楼进行装修,装修过程中发生材料、人工等费用共计405万元。装修工程于2008年6月20日完成并投入使用,预计下次装修的时间为2015年6月。装修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该办公楼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可收回金额为450万元。东方公司对自有的类似固定资产均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不考虑净残值)。东方公司将上述该办公楼的装修支出于发生时记入“在建工程”科目,并于投入使用时转入管理费用。 假定就办公楼装修费用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抵扣的金额,与会计制度规定的装修费用计入当期费用的金额相同。 (5)2008年12月19日,东方公司与N公司签订了一项产品销售合同。合同规定:产品销售价格为2 250万元;产品的安装调试由东方公司负责;合同签订日,N公司预付货款的40%,余款待安装调试完成并验收合格后结清。东方公司销售给N公司产品的销售价格与销售给其他客户的价格相同。 2008年12月31日,东方公司将产品运抵N公司,该批产品的实际成本为1 800万元。至2008年12月31日,有关安装调试工作尚未开始。假定安装调试构成销售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上述交易,东方公司在2008年确认了销售收入2 250万元,并结转了销售成本1 800万元。假定按税法规定此项业务东方公司2008年应确认销售收入2 250万元,并结转销售成本1 800万元。 (6)2008年10月1日与K公司签订了定制合同,为其生产制造一台大型设备,不含税合同收入1 500万元,2个月交货。2008年12月1日生产完工并经K公司验收合格,K公司支付了1 200万元款项。东方公司按合同规定确认了对K公司销售收入计1 500万元,并结转了成本为1 200万元。由于K公司的原因,该产品尚存放于东方公司,东方公司已开具增值税发票,余款尚未收到。 假定: (1)除上述交易或事项外,东方公司不存在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2)不考虑除所得税、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 (3)各项交易或事项均具有重大影响。 要求: (1)判断东方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计算东方公司2008年应交所得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