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验明其他业务利润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
42. 投资收益审计目标和程序
(1)审计目标
①确定投资收益的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投资收益的计算是否正确;
③确定投资收益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投资收益明细表,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
②检查投资收益的会计凭证,并同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的审计结合起来,验证确定投资收益的计算依据是否充分,投资收益的期间归属是否混淆,成本法和权益法的使用是否适当;
③验明投资收益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
43. 营业外收入审计目标和程序
(1)审计目标
①确定营业外收入的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营业外收入的计算是否正确;
③确定营业外收入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营业外收入明细表,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
②抽查大额营业外收入,检查原始凭证是否齐全,有无授权批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③验明营业外收入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
44. 营业外支出审计目标和程序
(l)审计目标
①确定营业外支出的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营业外支出的计算是否正确;
③确定营业外支出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营业外支出明细表,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
②抽查大额营业外支出,检查原始凭证是否齐全,有无授权批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③验明营业外支出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
45.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审计目标和程序
(1)审计目标
①确定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计算是否正确;
③确定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审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内容是否真实、合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②对重大调整事项,应逐项核实其原因、依据和有关资料,复核其金额的计算是否正确,并取证;
③验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
46. 所得税审计目标和程序
(1)审计目标
①确定企业所得税的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是否正确;
③确定企业所得税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核实应交所得税的计算依据,取得纳税鉴定,核对是否相符。
②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核实本年应交所得税。
③检查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否正确,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的采用在前后期是否保持一致。
④根据审计结果和税法规定,计算本年永久性差异和时问性差异,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对于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应检查时问性差异是否转作递延税款借项和贷项,以前年度递延税款应属本期负担部分,是否已转销,计入本年所得税。
⑤检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⑥验明所得税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
◇ 其 它
47. 或有损失审核程序
(1)根据会计报表项目的审计结果以及期后事项、或有损失的检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
(2)如被审计单位缺乏持续经营能力,应重新考虑会计报表项目的分类及计价基础是否须作调整。
48. 审计总体计划
总体审计计划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所属行业及经营特点;被审计单位的历史沿革、业务性质、组织结构、经营规模、经营情况及经营风险;财务会计机构及其工作组织;重大会计政策的选用及其变动情况;以前年度审计情况等。
(二)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
审计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年度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
审计范围一般应限于约定的会计报表报告期内的有关事项,凡是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有关和可能对注册会计师作出专业判断产生影响的所有方面,均属于审计范围。
审计策略是注册会计师根据确定的审计范围,选择能够达到审计目的的而应当实施的、最有效的审计程序的基本思路和组织方式。例如,根据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风险的初步评估,来决定是否进行符合性测试。又如,根据重要性原则,来决定子公司和联营公司的审计方式是采用重点审计还是采用一般审计口等等。
(三)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
通过对会计报表的分析性复核、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风险的初步评估,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计划中应运用其专业判断和审计经验,确定被审计单位的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实质上是鉴别各类经济业务和各项会计报表项目的重要性。重点审计领域通常包括须经管理当局主观判断的会计事项(如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有异常波动的会计报表项目、相关内部控制制度非常薄弱的会计报表项目、对会计报表整体反映产生直接且重大影响的会计报表项目、会计报表截止日前后发生的大额或异常经济业务、长期挂账项目(如逾期应收款项、呆滞存货等)、与关联者的业务往来等。
(四)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
注册会计师应对各种审计程序的实施时间及进度作出规划。特别是,注册会计师要明确有时间限制的审计程序(如存货监盘、函证等)何时实施。同时,对审计全过程各个级别审计人员所需的工作时间应作出合理预计,并按照有关收费标准,确定应予收取的审计费用。
(五)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要求
在确定审计小组成员,特别是确定项目负责人、签字注册会计师时,应充分考虑其审计经验、胜任能力及独立性,并根据各自特长合理分工。
(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类别、经营性质、营运状况等具体情况,运用其专业判断和审计经验,选择净利润、营业收入、净资产或总资产等作为计量基础,确定重要性总体水平,并分配于各会计报表项目。重要性水平通常表示为净利润、营业收入、净资产或总资产的一定百分比,并据此确定重要性的金额。
注册会计师还应根据己了解的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对审计风险作出评估。
(七)对专家、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他审计人员工作的利用
当注册会计师需要利用专家或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时,主要应考虑其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并对其工作作出合理安排。与其它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就分工、协调和配合等问题作出具体安排。
(八)其它有关内容,如:
1.经营业务、会计政策和法规的变化。
2.主要聘约目标。
3.关键财务资料和初步重要性评估。
4.主要风险和应对措施。
5.控制环境和会计系统的重大变化。
6.将作详细评估的系统。
7.其它需作的进一步控制评价工作。
8.影响审计测试的性质、范围和时间安排的重要事项。
49. 审计标识
标识 含 义
B 期初余额与上年审计后报表期末数核对相符
G 与总帐核对相符
S 与明细帐核对相符
T/B 与试算平衡表核对相符
F/S 与已审会计报表核对相符
α 与原始凭证核对相符
γ 与文件依据核对相符
C 已发询证函
已收回询证函
∧ 直栏数字加计,复核无误
< 横栏数字加计,复核无误
▲ 重点符号
* 备注1
** 备注2
N/A 无此情况,不适用
50. 符合性测试常规程序-销售与收款循环
1、抽取销售发票,作如下检查:
(1)核对销售发票、销售合同、销售订单所载明的品名、规格、数量、价格是否一致;
(2)检查销售合同、赚销是否经核准;
(3)核对相应的运货单副本,检查销售发票日期与运货日期是否一致;
(4)检查销售发票中所列商品的单价并与商品价目表核对;
(5)复核销售发票中列示的数量、单价和金额;
(6)从销售发票追查至销售记帐凭证或销售记帐凭证汇总表;
(7)从销售记帐凭证或销售记帐凭证汇总表追查至总分类帐及明细分类帐。
2、抽取一定时期内的销售发票,检查其是否连续编号、有否缺号,作废发票的处理是否正确。
3、抽取运货单,并与相关的销售发票核对,检查已发出的商品是否均已向顾客开出发票。
4、检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的核准:
(1)检查销售退回和折让是否附有按顺序编号并经主管人员核准的贷项通知单;
(2)检查所退回的商品是否具有仓库签发的退货验收报告;
(3)销售退回与折让的批准与贷项通知单的签发职责是否分离;
(4)现金折扣是否经过适当授权,授权人与收款人的职责是否分离。
5、抽取收款凭证,作如下检查:
(l)是否将记录收款与保管现金的职责分离;
(2)收到货款是否开具收款收据;
(3)是否定期核对记帐、过帐和送存银行的金额;
(4)是否定期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其编制人是否与出纳保持职责分离;
(5)是否定期与顾客对帐。
51. 符合性测试常规程序-购置与付款循环
1、抽取购货合同(或其他凭证),对购货合同及请购单的下列内容进行核对:
(1)货物名称、规格、型号、请购量;
(2)授权批准、批准采购量、采购限价;
(3)单价、合计金额等。
2、审核与所抽取购货合同有关的供应商发票、验收报告、入库单、付款结算凭证、记帐凭证,并追查至相关的明细帐与总帐。
3、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
(1)抽查新增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项目有无预算,是否经过授权批准;
(2)抽查已完工在建工程转入的固定资产是否办理竣工验收和移交使用手续;
(3)抽查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和折旧率是否符合规定,前后期是否一致;
(4)抽查固定资产的毁损、报废、清理是否经过技术鉴定和授权批准;
(5)抽查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是否得到遵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