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需要向审计组说明的其他情况。 (二)被审计单位应当提供的资料有: 1.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被审计单位在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设立的全部帐户的情况,包括已注销的帐户; 2.领导干部任期内历年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计划和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3.任期内历年财政、财务报表、帐簿、凭证等会计资料; 4.任期内重大投资项目及实施结果,对外投资项目明细表及有关协议、合同等; 5.各种财产物资盘点表,债权、债务清理明细表; 6.任期内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材料及相关会议纪要; 7.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管理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制度,以及内部机构设置、职责分工资料; 8.任职前后有关经济遗留问题的专门材料; 9.任期内有关经济监督部门及检查机构作出的重大事项检查结果,处理意见及纠正情况资料; 10.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审计,出具的审计报告、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以及办理机关、事业单位合并、分立、清算事宜出具的有关报告等; 11.审计组认为需要的其他资料。 二、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内部审计机构实施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当通过对其所在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审计,分清领导干部本人应当负有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一)对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是:预算的执行情况或者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决算;算外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管理情况;专项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专项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二)对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内容 1.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内部控制制度可以综合反映出一个单位的管理水平和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经济责任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实际上是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管理水平、管理效绩的审计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主要内容是:被审计领导所在单位有无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机构设置、岗位设定、职责划分、人员定位、业务处理、作业程序、资产管理、收支手续等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有无因失控或控制不严而造成管理混乱、损失浪费、差错舞弊等现象的发生等。 2.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合法情况审计 对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审计,应在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基础上,重点检查会计控制制度建立与实施状况,首先要查明被审计的单位有无健全的会计机构和核算体系,有无必要的会计制度或会计管理规定,有无建立完善的账簿体系和会计报告体系,有无内部稽核或内部审计组织,或者有无专门从事复核与审查的人员。其次,检查各种作业(包括会计业务处理)有无健全的操作程序和规定应办理的手续,特别在经济收支程序中有无贯彻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有无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包揽重要经济收支的全部过程。第三,检查各项财政、财务收支业务处理是否符合制度的规定,有无不按制度规定或绕过控制处理的现象。第四,检查会计记录是否真实、完整地反映了经济收支事项,所记录的收支事项是否合理、合法,有无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为依据。第五,检查财政补助收人是否按国家规定并按预算级次反映;各项收费有无报批,是否按核定的标准执行;事业性收费收入与经营服务性收入是否分账核算;应缴“财政专户”的收费收入是否按规定缴存,有无坐支挪用现象;经营服务性收入是否按税法规定缴纳各项税费;各项收入是否按规定完整地记入各收入类账户,有无用“应付账款”类账户截留收入或私设小金库的现象。第六,检查各项支出是否属实,有无真实、合法的原始凭证为依据,有无无据支付或白条支付现象;对于有专门用途的收费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有无利用收 费资金给职工滥发钱物或违规建房、购车等问题,结余是否真实反映;对于支出中发现的异常现象,应重点查明是否真实与合法。 3.资产、负债是否真实、完整 (1) 资产审计。资产审计的主要目标是:查明资产存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资 产增减变动的合规性与合理性。资产审计的主要内容:查明有无健全和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如有无分口分级管理和专人负责的制度,有无收付、使用和保管制度,有无健全的核算体系和明细核算制度,有无定期核对和财产清查制度等。查明各种资产余额是否真实存在,是否账实相符。如在核实账实余额的基础上,核对实物与账面是否相等;如不相符,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在余额检查中,应特别注意,有无因管理不善、职责不清,而造成资产损失、流失、毁损或被侵占、被盗等情况。查明各种资产增减、变动是否真实、合法与合理。通过对资产变动手续的检查,以检查各种固定资产、各种存货、各项货币资金和应收账款增减变动是否真实,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合情合理,有无舞弊行为。各种资产盘盈、盘亏的处理是否合理合法;固定资产清理报废的处理是否合规,是否得到批准,有无办理必要的手续,其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查明各项资产使用有无效益,国有资产是否得到保值增值。资产使用效益审计,首先应查明各项资产支付的经济性,是否符合节约的原则,有无浪费行为;其次是要查明投入产出相比,是否具有效率;三是要查明资金使用是否实现了预计的效果,预测的目标是否达到。这种目标既包括经济效益目标,也包括社会效益目标。要综合考核资产使用效益,通过收支结余情况审计和净资产增值情况说明资产使用的最终效果。查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首先应计算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其次是要查明影响保值增值的各种因素,以及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2)负债审计。负债审计的主要目标是:查明负债存在的真实性以及负债增减变动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合理性。负债审计的主要内容:检查各项负债存在是否真实,其分布是否合理,有无虚增或虚减负债的现象,有无用负债账项来截留收入或节余的行为。检查各项负债增减变动有无合法的原始依据,其内容是否合理,有无履行必要的批准手续,其计算和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对于应付而付不出的债务是否作了正确处理,有无长期账或以支预付的现象。 (3)净资产审计。净资产审计的主要目标是:查明净资产的存在是否真实,其形成是否合理合法。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国家预算拨款,预算外收入,拨入和自我经营形成的各项基金。因此,构成事业单位净资产的主要有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和事业费结余。审计时,首先要查明各项资产的真实性和各项负债的真实性,然后才能确认净资产的真实性。其次要查明各项基金形成和支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查明事业基金使用范围是否合法、合规,一般基金的支出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投资基金使用是否有论证、立项、概预算和决算等;各项专用基金的计提是否合规,计算是否正确,其使用是否合规和合理等。最后要查明收支结余计算的正确性和其形成的合法性。 4.经济、效率与效果状况 (1)事业单位资源节约与工作效率审计 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使用情况审计,首先要检查事业单位人员结构是否合理,行政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比例是否适当;其次是检查各技术岗位人员的适应情况,查明有无不适应技术岗位工作的人员;再次是检查事业单位人员出勤情况,各类人员是否出满勤,出勤时能否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应做完的工作。对事业单位财力使用情况审查,一是要检查其财力来源情况,即通过单位资金拨入率、自筹率、自给率检查资金来源结构;二是要检查其财务使用情况,即通过单位资金使用结构,包括固定资产率、流动资产率、资产利用率,检查资金使用结构的合理性;三是检查财力资源节约情况,即通过实际投入或筹集额,与实际支出额相对比,查明财务节约程度。 对于事业单位物力使用情况审查,主要是检查能源使用、原材料的消耗等是否经济节约,即通过能源、材料使用的结构和价格、数量在不同的方案对比下,所体现出的经济性,检查能源、材料使用节约情况;同时,还要检查各项资产的利用情况,即通过固定资产和设备的利用率、维修率、完好率、新旧程度等指标评价资产使用情况。 (2)事业单位各项事业目标实现程度审计 对各项事业具体工作目标实现情况检查,首先要检查每一项事业时间、工时定额确定的合理性,根据各项事业的复杂程度和难易程度分阶段(年或月)划分时间和工时,分析总工时确定的适当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各项事业完成进度与所耗工时对比,检查人力资源使用情况。其次要检查每一项事业费定额的合理性,根据各事业的难易程度和定额工时,评价经费预算指标确定是否合理,并进一步检查经费节约程度。第三要检查每一项事业物资消耗定额的合理性,即根据事业的具体要求,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评价物资消耗定额是否恰当,并在此基础上,将实际耗用数与消耗定额相对比,检查其物资消耗的节约情况。对于事业综合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审查,主要是根据各项事业计划目标结合各项事业的实际情况,评价其完成程度,除此以外还要结合有关经济技术指标进行。例如,科研、施工工程项目使用率,即计划指标与实际完成指标对比;科研成果利用率、投资项目使用率、环境污染治理率、科研成果直接效益率、建设项目直接效益率等。对上述成果进行评价应侧重于社会效益评价。 |